为扎实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月”活动,深入推进学校“五位一体”党建示范体系建设,落实基层党组织建设提质增效工程,2025年4月10日,守正书院民族学硕士学生党支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怀远校区曾宪梓楼218会议室开展题为“清正廉洁守初心 田野思政担使命”的“廉政警示教育月”活动”暨“田野思政课堂”党小组汇报分享会,此次活动是民族学硕士学生党支部贯彻落实《宁夏大学2025年“廉政警示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及宁夏大学首批“百个先锋党小组”创建工作的有力举措之一。民族学硕士学生党支部全体党员参加,活动由党支部书记余晓玲主持。

首先,余晓玲领学《关于开展2025年4月份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的通知》(组织部〔2025〕12号)、《关于印发<宁夏大学2025年“廉政警示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宁大办发〔2025〕19号)文件,对学习内容和工作提出要求,并组织学生党员共同观看警示教育片。

然后,党支部书记余晓玲为党支部作题为“筑牢廉政防线 弘扬清风正气”微党课。

最后,支部5名学生党员就前期田野调研情况分别作汇报分享。2022级民族社会学周黎黎分享了她在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野三关镇的调研经历,主题是“康养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的研究”。她总结道,在近一年的田野调研中,参与观察比深入访谈有时能获得更多信息,学会借助资源、真诚待人以及及时整理材料,都是田野调研的关键。

2022级民族社会学邱章洋分享了关于恩施籍女大学生婚姻观的田野调查。在调研互动中,邱章洋特别注意使用恩施籍女大学生熟悉的语言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研究动机、个人背景以及对当地文化的兴趣,最终成功建立起互信关系。在访谈过程中,她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通过开放性问题引导受访者深入讨论,还根据不同性格的受访者灵活调整沟通方式。邱章洋认为,数据整理与分析也很重要,她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确保数据的可靠性。从这次调研中,邱章洋深刻体会到尊重信任和灵活应对在田野思政调查中的重要性。

2024级民族学的石惠和马永军两人则把目光聚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石惠参与的非遗工坊田野工作,主要采用访谈法和实地调查法,与非遗传承人对话。石惠说,这次调研让她深受触动,非遗传承人的坚韧精神令人敬佩,他们在传承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却始终坚守,每一件手工艺品都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对文化的坚守。马永军分享了对宁夏盐池县的耳枕和红寺堡地区手工酿醋非遗项目的调研。盐池地区耳枕制作工艺复杂,孔与孔之间的关系让人惊叹;手工酿醋的传承人经历了多次失败,才成功酿出可出售的醋。马永军说,非遗传承人的工匠精神体现在专注执着、追求完美上,他们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值得学习。此外,非遗还促进了文化交流,驱动了乡村振兴。


2024级民族学赫亚兵的分享围绕乡村篮球赛事展开,与体育强国政策紧密相连。他提到,我国新修订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和体育法,都强调了以体育人的重要性。赫亚兵认为,“村BA”赛事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增进了文化认同与传承,增强了情感认同与凝聚力。

通过此次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党员对遵规守纪、清正廉洁的认识,增强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等,同时,也为学生党员从书斋到田野,感受实地实景的田野思政体验奠定有利基础。

